《“象”前脉动》系列科普视频包括《“象”前脉动》纪录片(4级120分钟)和精简版视频《“象”前脉动——人象和谐共处》(6分钟)。视频记录了以森林消防救援人员为主体的广大护象团队全力守护象群北上南归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造就和谐的新型人象关系。由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共同创作,作品记录了新时代中国的护象故事,为世界提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方案。
《大头儿子走进中广核核电基地》系列科普动画
这个系列科普动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央视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百集动画系列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智能小当家》,通过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动画形式,结合生动有趣的讲故事方式,通俗易懂地阐释了核能、非动力核技术等科普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引导他们从小关注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激发他们对科普的热爱,真正做到核能科普从娃娃抓起。
《深海浅说》图书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创作,荟萃了汪品先院士十余年深海科普工作的深厚成果,全书不仅着眼于海洋科学本身,更是深入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堪称目前国内最为全面且精准的海洋科普力作之一。极为重视材料的趣味性和文字的可读性,通过实例剖析和历史回顾,让读者用尽量短的时间,对深海大洋获得相对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学术方面,本书也力求深入浅出,多用插图,争取既能反映国际科研的进展,
又能追溯历史、揭示科学发现的过程。
《正在消失的美丽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植物卷、动物卷)图书
本书凝聚了中国科学院近百位科学家的调查成果,上百万字、近千张精美写实照片、手绘图。介绍了科学家对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定义,对数百种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保护价值等进行了重点描述。并从历史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为因素和物种之间的竞争等方面介绍了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历史现状、目前的生存状态及未来发展趋势。系统、全景展示中国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套书用通俗的科学语言,通过典型的珍稀濒危动物、植物,介绍了科学家对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定义。并从历史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为因素和物种之间的竞争等方面介绍了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历史状况、目前的生存状态及未来发展趋势。作品一共收集介绍了我国130种珍稀濒危植物、214种珍稀濒危动物,并对数百种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保护价值等进行了重点描述。
《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图书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等人创作,以生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地球、太阳系、宇宙空间的相关科学知识,介绍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变迁、探索手段和工具的发展、探索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介绍了当前在探索太空中面临的科学和技术难题,探讨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人类与地球的未来。
《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图书
由中国科协组织编写,作品收录了钱学森、孙家栋、钟南山等38位科学家的书信、散文、演讲稿等经典作品40篇,展现了党领导下的科技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之路。该书能够引领读者走进中国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叩启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写于不同年代,有些甚至尘封已久,但无一例外都蕴含着力透纸背的浓烈情怀和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些作品体裁、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展现着中国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追求。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首都博物馆、杭州黑曜石展示设计有限公司联合策划实施,运用图片、动画、视频、模型、讲座、AR等深入浅出的阐释方式,集中展示全国23家文博机构的五十余件展品。其中不乏秦始皇兵马俑、石甲胄等国之重器,也有成都商业街出土漆床、李锤墓出土冠饰、南澳一号出水瓷等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还包括老官山汉墓提花织机、马家塬战国墓地马车等通过科研复原的精美复原件。
“演变中的地球,进化中的生命”展览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策划实施,展出近千件国宝级精美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尤以瓮安生物群、澄江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以及热河生物群等化石最为珍稀。该主题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门厅:大型生命进化浮雕,大型地球仪,“进化中的生命、演变中的地球”主题展台。另包括博物馆简介,展览内容布局和参观路线示意图,总服务台。
2)上山之路:展示南京地区震旦系-侏罗系地层的仿真岩层剖面(镶有许多南京地区的化石)。
3)化石奥秘:介绍化石定义、化石类型、化石形成、化石作用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展墙,大型展台和相间分布的动植物化石以及一些大型古生物化石的展示。
4)前寒武纪: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展墙,早期地球环境展墙,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油画展墙和展台,早期火山喷发展墙,最古老岩石展墙和最古老岩石和化石展品,生物的五界分类展墙,瓮安生物群展墙和展台,埃迪卡拉动物群展墙和展台。
5)古生代:各纪古地理展墙,梅树村动物群展墙,澄江动物群景观橱窗,寒武纪大爆发展墙,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展墙和展台。
6)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展墙和展台,菊石时代展墙和展台,爬行动物和恐龙时代展墙,白垩纪末恐龙绝灭事件展墙。
7)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和第四纪气候展墙、展台以及大型绘画和大型骨架化石。
《100年,“重塑”山河!》视频
由星球研究所制作出品,分别从“连接”、“重组”、“修复”三个部分依次切入,讲述了中国如何从一个山河破碎的落后状态,通过打破地理环境的限制,弯道超车,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地理的独特视角,解读了100多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伟大变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直观的视频影像与情感充沛的文案相结合,极大触发了观众们的民族自豪感。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亿。
《党史里的科学家》系列视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馆原创制作《党史里的科学家》10集微视频节目。该节目聚焦百年党史里为党奋斗、为人民奉献的科学家群体,深入挖掘竺可桢、华罗庚、吴孟超、王大珩、钱三强等10位科学巨匠的生平故事和奋斗历程,通过实景讲述、情景再现、干部职工出演等方式,带领观众走入党员科学家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艺术时空,诠释党员科学家的宝贵初心和使命担当,弘扬科学家精神,致敬中国科学家,讴歌党史百年辉煌科技成就。作品聚焦百年党史里为党奋斗、为人民奉献的科学家群体,通过情景再现、实景表现、动画呈现的有机结合,表现出党员科学家卓越的品质与闪光的精神。